首页 > 诗文 > 李白的诗 > 白田马上闻莺

白田马上闻莺

[唐代]:李白

黄鹂啄紫椹,五月鸣桑枝。

我行不记日,误作阳春时。

蚕老客未归,白田已缫丝。

驱马又前去,扪心空自悲。

白田马上闻莺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,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。

走啊走,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,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。

桑蚕已老,游子尚未还归,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。

趋马继续前行,抚胸长叹空自悲叹。

注释

白田:地名,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,当是此处。

黄鹂:鸟名,即黄莺。椹:桑树的果实。生时为青色,成熟时为紫色。

蚕(cán)老:相传蚕足于桑叶,三俯三起,二十七日而老。

缫(sāo)丝:把蚕茧浸在热水里,抽出蚕丝。

扪心:手抚胸口,有反省思味之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.李白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56

2、冯宇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(三)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:398

3、管士光.李白诗集新注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14:555

白田马上闻莺创作背景

  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,他青年时代就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。但是,尽管他足迹几及半个中国,仕途却一直不顺利,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。这首《白田马上闻莺》,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许林.花香鸟语诗词集锦:江苏古籍出版社,2000:21

白田马上闻莺鉴赏

 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景,文字通俗易懂,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。

  诗人选取了黄莺、桑、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,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,上承下启,前呼后应,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。就在这幅通俗、浅显的乡土情画中,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、一事无成的悲哀。所谓“我行不记日,误作阳春时”、“蚕老客未归”,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,初夏来临,而自己大业未就,虚掷光阴,空度岁月

 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,时临收获的季节,应当珍惜年华,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。但是,驱向前,扪心自问,前途是如此渺茫,令诗人倍感悲凉,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,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、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,其中也含有羁旅愁苦以及对家乡思念之情。

  全诗先扬后抑,借景抒情,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,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

李白简介

唐代·李白的简介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
...〔 ► 李白的诗(963篇)

猜你喜欢

中秋玩月崇真万寿宫

元代张翥

西风吹月出云端,松柏流光绕石坛。上国山河天广大,仙家楼观夜高寒。

似闻玉杵鸣玄兔,疑有瑶笙下翠鸾。只把酒杯供醉赏,不知零露满金盘。

白髭叹

明代王鏊

我年三十九,白髭有一茎。当时初见之,妻子殊为惊。

今年四十二,白者日益多。朝来明镜中,对之不复嗟。

寄徐氏昆仲

明代释函可

钟山王气散残霞,犹向乌衣识旧家。义士肝肠才子韵,人间富贵梦中花。

已知麟阁三秋草,何处青门五色瓜。珍重玉函天藻在,伫看溟渤又飞沙。

过岭

清代纪昀

大雪幕荒榛,冻云压高树。冲寒上高岭,冈峦莽回互。

苍然暝色合,四望疑无路。迂曲得人踪,一线微通步。

种桑

宋代陆游

孔明百亩桑,景略十具牛,岂无子孙念,饱暖自可休。

种桑吾庐西,微径出南陌,三月叶暗园,四月葚可摘。

观逐兔作

明代黄淳耀

黄蒿白苇遍齐东,兔窟经营在此中。野老侧身来似鬼,韩卢点首去如风。

材高并骛难空返,敌狡穷追易见功。立马纵观悲世事,平阳血战亦英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