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腋成裘的成语故事

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
基本解释集:聚集;腋:狐腋下的皮毛。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;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出处《慎子 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集腋成裘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集腋成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闻风而动 | 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 |
严阵以待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 |
心灰意冷 |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 |
大惑不解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以权谋私 |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 |
肝胆欲碎 | |
十羊九牧 | 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 |
供不应求 | 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 |
语重心长 | 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