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


舍本逐末

拼音shě běn zhú mò

基本解释抛弃根本的;而在小事上下功夫。

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上农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,其产约则轻迁徙,轻迁徙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。”


舍本逐末的典故

战国时,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。有一天,齐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。

齐王的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,更没见过赵威后。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以为很贤德的往后,所以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。他想,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,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。她一高兴,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。因此,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,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。

这个使者披星戴月,马不停蹄,终于到了赵国国都邯郸。

邯郸,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丽的: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,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,那热闹非凡的市桥,那巍峨秀丽的丛台……他听人说过很多很多回,可就是没有见过。因此,一路上盘算着,等办完了公事,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,饱饱眼福。

到了邯郸,他直奔赵王城,去问候赵威后。

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。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,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。她一身威严正气,满脸的慈祥。

以礼拜见之后,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。但不知怎的,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,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:“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?”

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
赵威后又问:“黎民百姓好吗?”

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
赵威后再问:“齐王也很好吗?”

“也很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
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,心中想什么,便直接问出来:“尊敬的威后,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,专程向您来问安。照说,您若回问的话,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。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,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,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?”

赵威后笑着说:“话可不能这么说。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,后问候你们大王,自有我的道理。”

齐王使者纳闷地问:“什么道理?”

赵威后说道:“你想想看,假如没有好年景,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?假如没有黎民百姓,又哪里有大王呢?所以说,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;不这样问,便是舍本逐末。你说是不是这样呢?”

“这……”齐王的使者哑口无言了。

召见一结束,齐王的使者已经没有心情再去浏览邯郸的美景,便直接回齐国去了。

在归国的路上,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。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,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归。他觉得,赵威后的那有关“舍本逐末”的几句问候,比什么礼品都贵重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舍本逐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月明如水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楼台。”
脆而不坚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华而不实,脆而不坚。”
不屑一顾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》:“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。”
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受彻了牢狱灾,今日个苦尽甘来。”
防患于未然 《周易 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乐府诗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
土木形骸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
营私舞弊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南洋兵船虽然不少,叵奈管带……营私舞弊,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。”
官僚主义 毛泽东《必须注意经济工作》:“第二,动员群众的方式,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。”